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氮磷释放规律及温度影响的研究    

Release Rule Research of Submerged Plants with Temperature Impact in Contabesce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司静[1,2] 邢奕[1,2] 卢少勇[2] 金相灿[2] 胡小贞[2] 张义安[2] 包裕尉[2,3]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 [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3]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长春130012

出  处:《中国农学通报》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AA601010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8CB418200)

年  份:2009

卷  号:25

期  号:1

起止页码:217-2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_E2011_2012、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揭示含植物的土地处理与修复系统中植物衰亡对系统中氮和磷转化的影响规律,为此类系统运行管理中植物收割与否提供依据。选取在室内水缸中培养的常见沉水植物--蜈蚣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进行浸泡试验,考察植物类型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另外,选取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进行浸泡试验,设定5℃、15℃、25℃和35℃四个温度,考察温度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快的释放发生在最初的8h内,总氮(TN)的释放量小于总磷(TP)的释放量;TN单位湿重释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蜈蚣草(0.164mg/g)>金鱼藻(0.081mg/g)>菹草(0.064mg/g);TP依次为:金鱼藻(3.043mg/g)>菹草(2.404mg/g)>蜈蚣草(1.906mg/g)。对于蜈蚣草、菹草和金鱼藻而言,单位质量植物的磷释放量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收割以避免植物溶解释放引起含植物的土地处理与修复系统中水相磷浓度的升高。狐尾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环境条件一样,只改变温度时,最快的释放发生在第8h内,狐尾藻的氮、磷和碳的释放量及释放率均在25℃时最大。

关 键 词:沉水植物 浸泡 磷 释放  

分 类 号:S8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