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板栗3个野生居群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Genetic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Wild Populations of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玉敏[1,2] 陈学森[1] 何天明[3] 吴传金[1] 王娜[1]

机构地区:[1]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2]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 [3]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出  处:《园艺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196);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

年  份:2008

卷  号:35

期  号:12

起止页码:1717-17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秦岭山脉、泰沂山脉和燕山山脉3个生态区的中国野生板栗种下居群的叶片、果实形态和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3个居群的叶片大小、叶柄长和粗以及果实形状、大小和颜色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以叶面积及单粒质量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最大,而果形指数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最小,3个居群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秦岭山脉野生板栗单果质量的变异幅度为1.69~3.89g,变异系数18.3%;坚果中边果的形状有近圆形、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短椭圆形等;坚果表面颜色有淡红、棕褐、红褐、褐色等;果肉有浅黄色、乳黄色等;涩皮均易剥离,具有北方炒食板栗的典型特征;(2)3个居群118个野生株系果肉中水分、总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和维生素C含量在单株间差异显著,变异系数6.2%~28.3%,其中以坚果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最大,3个居群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3)同一性状在不同居群间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单叶面积和单粒质量以秦岭山脉居群最小,分别为56.34cm2和2.95g,而维生素C含量最高(0.97mg·g-1),分别是燕山山脉和泰沂山脉居群的2.29倍和2.22倍;(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粒质量和单叶面积与降雨量和经度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显著负相关,而维生素C含量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与海拔高度正相关,表明环境对板栗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从野生板栗资源中进一步选择大果型、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C含量的优异种质的潜力很大。

关 键 词:中国板栗 表型 遗传多样性  变异系数  

分 类 号:S66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