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 EI收录)
Spring algal bloom and nutrients characteristics in Xiaojiang River backwater area,Three Gorge Reservoir,2007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基 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试验示范"项目(KZCX2-XB2-07-02)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21
期 号:1
起止页码:36-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结合水华期间总氮含量较非水华期间明显偏高且有机氮为氮素主要成份和许多蓝藻门藻种均带有异形胞的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水华是固氮型蓝藻水华.水华暴发前初春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小江回水区TP水平的普遍增加促使了TN/TP发生显著的变化,4月份较低的TN/TP水平诱使固氮型蓝藻在小江回水区迅速生长,并在5月份形成水华.水华期间生物量的增加造成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降低,使得小江回水区表现出显著的磷限制特征.调查认为:高阳平湖段可能是小江回水区蓝藻水华的发源地,蓝藻生物体随流漂移至下游黄石代李子处并逐渐聚集,形成自岸边缓流带向河道中心逐渐延伸的肉眼可见的蓝藻生物聚集体,从而使得黄石代李子处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值.而双江大桥处,则主要是南于河道过水断面的放大导致流速的降低,同时沿岸云阳县县城的排污使得这一河段的营养负荷相对提高。
关 键 词: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同氮型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群落特点 营养物组成
分 类 号:X5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