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构造地貌--认识高原历史的钥匙    

Tectonic geomorphology: A key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越[1] 黎敦明[1] 刘健[1] 王瑜[2] 潘燕兵[1] 何哲峰[1] 徐刚[1] 裴军令[1] 李惠娣[1] 张克旗[1] 张拴宏[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地表过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出  处:《地质通报》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凋查课题《青藏高原新构造及晚新生代古大湖研究》(编号:1212010610108)成果。

年  份:2008

卷  号:27

期  号:12

起止页码:1961-19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Ma±0.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榘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关 键 词:构造地貌 青藏高原 克里雅河  Ar—Ar年龄  西域砾岩  早更新世 1.1Ma  

分 类 号:P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