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利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初步尝试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耀武[1,2] 栾丰实[3] 王守功[4] 王昌燧[2] Michael E Richards[1]

机构地区:[1]Department of Human Evolution,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Deutscher Platz 6, D-04103, Leipzig, Germany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北京100049 [3]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济南250100 [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250012

出  处:《中国科学(D辑)》

基  金: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编号:KJCX3.SYW.N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02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资助

年  份:2008

卷  号:38

期  号:6

起止页码:693-7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CD、CSCD2011_2012、核心刊

摘  要:采用动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家猪的起源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如何科学鉴别驯化初期的家猪,至目前为止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与野猪的食物主要源自自然环境相比,家猪的食物则更容易受人类饲喂活动的影响,故此,理论上,探索猪群间的食物结构差异,了解人类的饲喂活动对猪食物的影响,可望科学地辨别家猪与野猪.对山东后李文化时期(约8500~7500年前)小荆山遗址的人骨以及月庄遗址的动物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索猪群食谱差异,并通过与先民以及其他动物的同位素数值比较,尝试科学地鉴别家猪与野猪.先民的δ^13 C(平均值-17.8‰±0.3‰和δ^15 N(平均值9.0‰±0.6‰)表明,先民虽已开始从事粟作农业,但粟作农业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尚不占主导地位(因为粟类植物是一种典型的C4植物),先民还主要以采集、狩猎或驯养家畜为生.牛的δ^13 C值(-16.1‰)和δ^15 N值(6.9‰),表明其食物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兼具少许C4类植物.与牛相比,鱼的δ^13 C值(-24.9‰)更低而和δ^15 N值(8.8‰)更高,显示出欧亚大陆淡水鱼的同位素特征.依据δ^13 C值和δ^15 N值的不同,猪可分为3组:A组,由两头猪组成,具有低的δ^13 C值(-18.1‰,-20.0‰)和δ^15 N值(4.7‰,6.0‰);B组,仅有一头猪,具有最高的δ^13 C值(-10.6‰)和居中的δ^15 N值(6.4‰);C组,仅有一头猪,其δ^13 C值(-19.0‰)较小而δ^15 N值(9.1‰)最高.现代或古代野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已经表明,野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其δ^15 N值更接近于食草类动物而远离食肉类动物.通过与小荆山遗址先民、野猪及河南西坡遗址(仰韶文化,6000—5500年前)和康家遗址(龙山文化,4500~4000年前)家猪同�

关 键 词:家猪起源  驯化初期  家猪与野猪的鉴别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粟作农业  

分 类 号:S828] S86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