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疆西天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地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    

Tectonic Division,Stratigraphical St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Xinjia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左国朝[1] 张作衡[2] 王志良[2] 刘敏[2] 王龙生[2]

机构地区:[1]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兰州730000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  处:《地质论评》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编号2006BAB07B08-0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561603-3)的成果

年  份:2008

卷  号:54

期  号:6

起止页码:748-7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西天山地区是指位于奎屯南的北天山与库车北的南天山间的广大地区。早古生代,该区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南缘中段与卡拉库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交汇部位,其主缝合带处于长阿吾子—乌瓦门一线。通过各构造单元地层系统及蛇绿混杂岩定年研究,认为本区博罗科洛山南缘霍城—哈希勒根一带为奥陶纪—志留纪的赛里木—准葛尔和乌孙—阿吾拉勒微板块的接合带。塔里木微板块北缘的南天山地区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显示多岛洋的构造格局,早古生代板块活动经历了上亿年。晚古生代早期的洋盆较狭窄,生存时间为数千万年。北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地段隶属于早石炭世微型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晚期由裂谷转为走滑拉分体制,此时壳—幔岩浆活动及物质交换频繁,为本区主成矿期。中生代进入板内陆块构造堆叠并伴随走滑的动力学环境。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效应的汇聚作用,导致山体强烈隆升,造就了现今的南、北天山及伊犁盆地相间的地貌景观。

关 键 词:构造格局  地层系统 沉积环境 西天山  新疆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