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延迟应用对感音神经性聋影响的实验研究    

Delayed BDNF application in induced deafness in ra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炳楠[1] 蔡超[2] 李永新[3] 吴玺宏[4] 李量[5]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020 [2]北京地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011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730 [4]北京大学言语听觉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5]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202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2008);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9558101300)联合资助

年  份:2008

卷  号:15

期  号:10

起止页码:562-5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药物致聋后,延迟给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耳蜗病理及听觉生理的影响。方法药物致聋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al perilymph,AP)组和BDNF组。左侧耳蜗为实验侧,右侧耳蜗为对照侧。致聋30天后通过微渗透压泵向鼓阶内持续灌注AP或BDNF,期间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阈值检测。持续给药28天后取耳蜗进行病理检查,观察Rosenthal管内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GC)胞体密度及骨螺旋板缰孔内神经纤维密度。结果EABR阈值AP组持续升高,BDNF组阈值初期上升缓慢,后期开始下降,用药治疗14~28夭阈值低于AP组(P<0.01);耳蜗病理变化,SGC胞体密度及神经纤维密度左右侧对比,AP组双侧无差异(P>0.05),BDNF组左侧明显高于右侧(P<0.01);两组左侧比较,BDNF组高于AP组(P<0.01)。结论大鼠药物致聋30天后,鼓阶内BDNF持续给药对SGC胞体及树突均有保护作用,并可以相应改善电听觉敏感性。

关 键 词:大鼠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分 类 号:R76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