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形态的变化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forms during co-composting of sewage sludge and wheat straw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贾程[1] 张增强[1] 张永涛[1,2]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712100 [2]延安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延安716000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05C105)~~

年  份:2008

卷  号:28

期  号:11

起止页码:2269-22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污水污泥(SS)为原料,小麦秸秆糠(WSB,粒径小于0.5cm)和小麦秸秆段(WSS,长度约3cm)为调理剂,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与自然通风好氧堆肥相结合的堆肥方法进行了为期120d的堆肥化处理,研究了堆肥化过程中各种氮素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2次处理的堆温变化明显呈现出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3个阶段.在堆肥过程中,处理SS+WSB比处理SS+WSS的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并且堆体的含水率也高.处理SS+WSB和处理SS+WSS的pH值分别从初始的8.74和8.06下降为6.69和6.18,TN含量分别从21.16g.kg-1和11.57g·kg-1增加到31.93g.kg-1和28.02g.kg-1,C/N比分别从23.39和22.90下降到15.31和13.75,水溶性总凯氏氮(TKN(W))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70.43%和34.05%,NH4+-N含量分别从3.43g.kg-1和1.31g·kg-1下降到0.35g.kg-1和0.42g.kg-1,并且在2次处理中NH4+-N与pH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相一致.处理SS+WSS比处理SS+WSB的高温持续时间短,NO3--N含量高,说明控制堆体的高温期持续时间,有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处理SS+WSB和处理SS+WSS的种子发芽指数(GI)在堆肥结束时分别为115.8%和97.52%,说明处理SS+WSB的腐熟情况明显优于处理SS+W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形态的小麦秸秆作为调理剂对污泥堆肥中pH、NO3--N、GI、含水率、TN、水溶性凯氏氮(TKN(W))和NH4+-N含量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对C/N比变化的影响不显著(p=0.125);2次处理中NH4+-N的含量对pH的影响均显著(p均为0.027).

关 键 词:污水污泥 好氧堆肥 氮素形态

分 类 号:X7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