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土地利用变化对闽江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的影响    

Impacts of LUCC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 Wetland of Minjiang River Estua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曾从盛[1,2,3] 钟春棋[1,3] 仝川[1,2,3] 柳铮铮[1,3]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2]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3]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出  处:《水土保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7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J0128);福建省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年  份:2008

卷  号:22

期  号:5

起止页码:125-12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CD、CSCD2011_201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闽江河口原生植被芦苇沼泽,以及由其转化的不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滩涂养殖地、水田、草地、撂荒地和池塘养殖地)的表层(0-50 cm)沉积物(或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草地和撂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芦苇沼泽地低27%,75%,67%,1%,60%;在有机碳储量方面,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和撂荒地比天然芦苇沼泽地分别低11%,50%,37%,24%,草地有机碳储量比芦苇高44%;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比芦苇地大;水田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垂直变化不明显,弃耕后,表层有机碳含量提高,垂直变化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比有机碳的差异大,与芦苇地相比,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草地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低24%,83%,84%,42%;撂荒10年的弃耕地与水稻田土壤相比,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7%。

关 键 词: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转化  闽江口湿地  

分 类 号:S153.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