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 EI收录 SCI收录)  

New Early Cretaceous paleomagnetic data from volcanic of the eastern Lhasa Block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知明[1,2] 江万[1] 裴军令[1] 李海兵[3]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地表过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2]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37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地质力学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DZLXJK200712);地调项目(编号:1212010610105);“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GPMR200606)”联合资助的成果

年  份:2008

卷  号:24

期  号:7

起止页码:1621-16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260313300018)、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60313300018)、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15个采点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早白垩统卧荣沟组的古地磁结果全部为正极性,显示与早白垩纪正极性超静带的极性特征相似。对岩石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岩石未受后期热液化学交代作用和风化作用,这表明所获得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偏角 D=18.4°,倾角 I=26.5°,α_(95)=8.6°;相应的极位置为:经度■_p=220.3°E,纬度λ_p=66.4°N,dp=9.3°,dm=6.9°,古纬度 plat=14.0°。通过对比拉萨地块以北诸地块早白垩纪古地磁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在早白垩纪已与芜塘地块碰撞拼合在一起,而自早白垩纪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发生了1500±600km 的构造缩短。结合拉萨地块已有的晚白垩纪和古新纪古地磁数据,认为欧亚大陆的最南缘(拉萨地块)在印度/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前自早白垩纪—始新纪一直处于北纬12.8°~14°N低纬度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纬向运动。

关 键 词:早白垩世 拉萨地块 古地磁 纬向运动  

分 类 号:P318.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