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在线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岩口落水洞至姜家泉段为例    

Application of online technique in tracer test——A case in Qingmuguan subterranean river system,Chongqing,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平恒[1,2] 罗鉴银[1] 彭稳[3] 夏凯生[1,2] 林玉石[4]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2]西南大学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重庆400715 [3]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中国岩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672165);重庆市科委项目(CSTC2007BC7001);中美合作项目"中国环境健康工程"

年  份:2008

卷  号:27

期  号:3

起止页码:215-2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泉的回收量为93.9%,初现时间为33.3h,地下水最大视流速为222.2m/h,平均视流速为176.6m/h,众数视流速为172.1m/h,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紊流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可能有规模较大且无岔道的岩溶管道存在;(2)岩口落水洞与大木水窝泉、纸厂泉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出口姜家泉与纸厂泉也无直接的水力联系;(3)野外自动化荧光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携带方便,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在我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示踪试验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 键 词:在线技术  示踪试验 野外自动化荧光仪  青木关地下河系统  

分 类 号:P641.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