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的走滑构造作用 ( EI收录)
The Strike-Slip Tectonics in the Western Liaohe Depression,Bohai Bay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 [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41 [3]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2086);CNPC油气勘探超前共性科技项目(编号07-01C-01-04)资助成果
年 份:2008
卷 号:82
期 号:8
起止页码:1017-10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由于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特殊的构造位置(郯庐断裂穿过此凹陷),其走滑构造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凹陷的构造演化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及郯庐断裂北段新生代的活动历史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辽河西部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系统的构造解析,并结合砂箱模拟实验,揭示了辽河西部凹陷存在多种与右行走滑相关的构造形迹,包括雁列正断层带、"梳状"构造、花状构造、"显形"和"隐伏"走滑断层等;确定了辽河西部凹陷的走滑活动开始于渐新世初期,活动强度开始时期(E3s1-2)较弱,逐渐加强,到渐新世末期(E3d1)达到最强,中新世有少量活动,上新世以来活动再次增强,活动比较显著,并持续到现今,推测整个郯庐断裂北段渐新世以来也有类似的演化历史;利用砂箱模拟实验确定在纯走滑拉分的条件下,约三分之二的走滑位移量可以转化为伸展量,并估算出辽河西部凹陷渐新世以来两侧基底累计的右行走滑位移量约为18km,其中渐新世(E3s1-2—E3d)、中新世(N1g)、和上新世以来(N2m—Q)的走滑位移量分别为10.5km、1.8km和5.7km,对应的平均走滑速度分别为0.71mm/a、0.10mm/a和1.11mm/a。
关 键 词:渤海湾盆地 郯庐断裂 走滑构造 构造演化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