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一次强飑线内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Single-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 of a heavy precipitation supercell on a severe squall li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40505004);关键区强对流天气触发、维持机制及其可预报性(GYHY200706033)
年 份:2008
卷 号:66
期 号:4
起止页码:621-6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文中利用位于福建建阳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年4月12日07—09时发生在建阳附近的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显示,风暴发生于地面冷锋北侧、低层高湿、中等对流不稳定(1601J/kg)和强风切变(0—5km,22m/s)环境,总理查逊数为16,同典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生成环境相当接近。雷达回波分析揭示,风暴发生在一强飑线系统的前沿,初期为一普通单体,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弓状并发生分裂,分裂后风暴移动方向左侧单体逐渐减弱,而右侧的单体发展成为超级单体,持续时间约为1h。在强降水超级单体成熟期,其移动前侧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中层反射率则显示在宽广的反射率高值区(>60dBz)内存在有界弱回波区,强度大于40dBz。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也呈现典型的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场显示在钩状回波附近的强降水区中存在一个强烈的中气旋,其起源于中层3.5—5km,随后向上、下发展,最大旋转速度达到24m/s,持续时间达1h。由GBVTD方法分析,中气旋成熟时(08:33UTC)轴对称环流结构显示,轴对称切向风分布在中层接近兰金涡旋模型,最大轴对称切线风位于高度4—5km,离气旋中心约3km,强度约20m/s。4km高度以下为气旋式辐合,气旋中心为上升运动。至4—7km以旋转为主,在最大切向风半径以内为外流,以外为内流,相应的在最大风速半径处伴随较强的辐合和上升运动,7km以上则为辐散对应的出流。此结构同经典超级单体内的中气旋结构相当一致。此外,风暴结构同Moller(1994)提出的中纬度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非常相似,但演变过程却明显不同,是由普通单体形成弓状回波,弓状回波分裂后沿移动方向右侧的单体发展成为强降水超级单体。
关 键 词:强降水超级单体 钩状回波 中气旋
分 类 号:P445.1[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