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in sediments of Yalu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sea ar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建华[1] 李军[2] 王珍岩[3] 汪亚平[1] 白凤龙[2] 程岩[4]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4]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出  处:《地球化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6022,405060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4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06027)

年  份:2008

卷  号:37

期  号:5

起止页码:430-4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RSC、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量和埋藏通量逐年减小之外,Cr、Ni、Zn、Cd、Pb、As和Hg的浓度和埋藏通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重到严重,其中西水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最高,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粒度控制效应不是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Cu和其他几种重金属有着不同的来源;最大浑浊带独特的动力机制是造成中水道重金属(除Cu外)的高值分布区和最大浑浊带内的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对应的最主要原因。

关 键 词:重金属 污染评价 动力机制 最大浑浊带 鸭绿江  

分 类 号:P59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