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广州市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Molecular Epidemiologic Analysis of Norovirus from Food Poisoning Affairs in Guang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新伟[1] 杨霞[2] 蒋力云[1] 沈纪川[1] 谢华萍[1] 李向忠[1] 伍业健[1] 刘于飞[1] 高国全[2]

机构地区:[1]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2]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0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72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NCET-04-079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0620194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2005A1090200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2006B35502001);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基金(2007Z3-E5041);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J1-C0141);广州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6-ZDi-10)

年  份:2008

卷  号:29

期  号:4

起止页码:486-4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社区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在2003年10月至12月期间,从5个不同流行现场,采集急性期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76份,用RT-PCR对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36份,阳性率为47.37%。从5个流行现场获得5个代表株,分别为DX1106、PY1106、HM1121、PY1202和HD1219,其中DX1106与PY1202的序列完全一致,而其他毒株间的序列同源性在35%~85%之间。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5个代表株都属于GⅡ组诺如病毒,但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其中DX1106与PY1202株属于GⅡ-3型,HM1121和HD1219株属于GⅡ-4型,PY1106株介于GⅡ-6、7、8型之间,尚不能确定型别。【结论】广州市存在诺如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优势株为GⅡ组,但其基因型别存在多样性。

关 键 词:诺如病毒 食物中毒 分子流行病学 系统发生树

分 类 号:Q78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