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分析
Studies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hybrid F_1,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湖州313001 [2]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基 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006C12005-1);浙江省重点科研农业项目(2005C22031);湖州市重点科技攻关农业项目(2005GN06)
年 份:2008
卷 号:32
期 号:4
起止页码:533-5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种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种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种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26sm+4st(NF=92),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种F1可育;(4)杂种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杂种;杂种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种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关 键 词:翘嘴红鲌 团头鲂 属间杂交 杂种子一代 形态特征 核型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 类 号:Q954] S917[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