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岩溶动力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 EI收录)  

Karst Dynamics Theory in China and its Practi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袁道先[1] 章程[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地球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165);IGCP513"全球岩溶含水层和水资源研究"项目联合资助

年  份:2008

卷  号:29

期  号:3

起止页码:355-3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群体自1990年以来连续成功实施了3个国际岩溶对比计划项目,包括IGCP299、IGCP379、IGCP448,在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和水资源等领域,为国际岩溶学术界提供了共同解决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的机会,将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引入现代岩溶学,建立岩溶动力学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岩溶学科的发展。目前正在执行的IGCP513“岩溶含水层与水资源”项目继续引领国际岩溶地质研究方向。相关成果为在中国桂林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回顾了20多年来岩溶动力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概述了其主要的科学成果和应用前景。指出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引入、全球视野的研究和及时将理论用于解决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在现代岩溶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经过20余年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岩溶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创造性地总结了一套捕捉碳、水、钙循环的行踪的工作方法。通过全球对比,提出“岩溶形态组合”概念,将岩溶形态组合与岩溶形成环境条件建立对应关系,解决异质同相、同质异相这一令岩溶学者迷惘的问题。将岩溶学引入全球变化研究,一方面把岩溶作用与全球碳循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对CO2-H2O-CaCO3系统(岩溶动力系统)的定位观测,发现全球最大的碳库-碳酸盐岩体在全球碳循环中仍甚活跃;另一方面,岩溶动力系统(KDS)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响应及时,其相关沉积物可记录全球变化。将岩溶地质过程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将现代岩溶学理论的研究推向应用,与生产实践结合。在岩溶动力系统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我国岩溶动力系统的类型划分和分布规律、在表生岩溶系统碳循环与大气CO2源汇关系、利用石笋记录重建古�

关 键 词:现代岩溶学  地球系统科学 岩溶动力学理论  全球对比  

分 类 号:P642.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