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GLM和GAM模型研究东黄海鲐资源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ource and fishing ground of mackere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based on GAM and GLM model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波[1] 陈新军[1] 李纲[1]

机构地区:[1]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

出  处:《水产学报》

基  金: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NCET-06-0437);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资助(T1101)

年  份:2008

卷  号:32

期  号:3

起止页码:379-3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鲐是我国近海重要中上层鱼类,研究其资源变动、渔场分布与时空、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根据1998-2004年我国东黄海大型鲐围网渔业的生产统计和时间、空间、表温、表层盐度、表温梯度、表温的月差异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广义线性模型(GLM)对鲐资源丰度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部海域,作业渔场集中在122.5°E^124°E、26.5°N^28°N,适宜表温26.5~30℃,适宜表层盐度33.3~34.3,并明显集中在锋区周边海域;在北部海域,作业渔场集中在122.5°E^125.5°E、33°N^37.5°N,适宜表温15~20℃,适宜表层盐度31.3~32.3,集中在冷水区边缘海域。相对资源密度指数大于0.5的海域为122°30′E^124°30′E、26°30′N^28°N,122°30′E^125°30′E、33°N^34°30′N和124°E^125°E、34°30′N^37°N。研究认为,南北不同海域鲐分布的适宜表温和表层盐度差异明显。影响鲐资源丰度的环境因子重要性依次为时间、空间和海洋环境。

关 键 词:鲐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可加模型  资源与渔场  海洋环境因子  东黄海  

分 类 号:S9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