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哈尔滨市街道绿化的生态效应    

Ecological effect of street-greening in Harbin C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慧民[1] 王大庆[2] 车艳双[1] 张超[1] 郑洋[3] 邹春蕾[4] 王宏燕[2] 车代弟[1]

机构地区:[1]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系,哈尔滨150030 [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哈尔滨150030 [3]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系,沈阳110161 [4]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

出  处:《生态学杂志》

基  金: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50208)

年  份:2008

卷  号:27

期  号:6

起止页码:894-9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GEOBASE、JST、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研究街道绿地组成与结构对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街道绿地的绿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别在2006年春、夏、秋不同季节,调查了哈尔滨市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3条新建宽域街道与绿化相关的生态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新建街道的绿化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中,街道绿化树种的生态效应在不同街道、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分别达到各自的极值;长江路夏季12:00—14:00达到降温极值、春季16:00—18:00出现遮光度极值、7:00—8:00出现负离子增加极值、11:00—13:00达到增湿极值,秋季16:00—18:00出现CO2吸收量极值、11:00—13:00达到噪音衰减量极值,南直路秋季11:00—13:00出现滞尘量极值;在不同季节生态效应的关联规律中,3条街道都在夏季表现出最佳总体绿化生态效应。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街道的总体绿化生态效应不同,以上坞路的总体绿化生态效应最为显著。街道绿化形式与模式不同,其生态效应也显著不同,街道绿地组成与结构对街道生态效应的发挥有较大影响。

关 键 词:哈尔滨市  街道 绿化模式 生态效应 灰色关联度  

分 类 号:S731[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