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骨质疏松性下颌骨缺损
Repairing mandibular defect by gene-modifi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mbined with coral hydroxyapatite scaffold in osteoporotic ra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惠州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广东省惠州市516001 [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301417);广东省卫生厅资助项目(A2006726)~~
年 份:2008
卷 号:12
期 号:14
起止页码:2601-26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EMBASE、IC、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背景:近年来基因修饰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形成组织工程化骨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骨组织重建的全新思路。目的:实验拟观察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骨质疏松症下颌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10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6月龄未孕雌性SD大鼠24只,SPF级,体质量250~300g,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pcDNA3.1-hBMP-2重组质粒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提供;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由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提供。方法:24只SD模型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3个月后分别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脂质体Lipogen介导转染pcDNA3.1-hBMP-2质粒,对照组细胞未作处理。3d后将每只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再分别对应地植入取材动物的自体下颌骨极限性骨缺损区。主要观察指标:术后第4,8周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术后8周进行成骨量的半定量检测。结果:24只SD模型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周实验组在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边缘有新生骨质形成,8周时见相互连接的层板状成熟骨基质形成,对照组4周时只在材料边缘有少量骨基质形成,8周时新生骨质数量上明显少于实验组,且材料边缘及中央处有脂肪样结构形成。②对照组术后8周新生骨所占面积百分比为(0.046±0.004)%,实验组为(0.233±0.015)%,各组成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质疏松症下颌骨的成骨量较无基因修饰明显增加。
关 键 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质疏松症 细胞分化 基因治疗
分 类 号:R318[生物医学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