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木结构古建筑中斗栱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Aseismic characteristics of bucket arch and mortise-tenon joint of ancient Chinese timber buildings:experimental researc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大峰[1] 赵鸿铁[1] 薛建阳[1]

机构地区:[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5

出  处:《自然灾害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878043);西安市科技局科技攻关社会发展项目(GG0517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计划基础研究基金项目(JC0722)

年  份:2008

卷  号:17

期  号:2

起止页码:58-6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JST、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榫、卯之间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其转动变形刚度退化,凸显出其“柔性”连接特征,使整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降低,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基于试验滞回曲线,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节点力矩-转角位移和水平力-位移的恢复力模型,引入了量化其耗能减振能力的“滞回耗能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榫卯节点和斗栱模型的耗能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斗栱结构的滞回耗能因子高于榫卯节点的1-2个数量级,因而从理论上证明了铺作(即斗栱)层应是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减振与隔震作用结构层。

关 键 词:斗栱 榫卯节点 滞回耗能因子NL  隔震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