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    

Comparative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s of Artemisia ordosica populations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洪晓[1] 张金屯[2] 李振东[1] 吴波[3] 张忠山[4] 王妍[3]

机构地区:[1]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109 [2]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4]乌审旗林业局,鄂尔多斯0173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152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5BA517A07,2006BAD26B01);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年  份:2008

卷  号:28

期  号:5

起止页码:1901-19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JST、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和九项轨迹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优良固沙小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不同沙地条件下的小尺度种群格局。结果表明: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强,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为显著;在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弱,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轻微。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空间格局可能受控于地表风沙流,因为频繁而强烈的风沙流可以通过淘汰非聚集植株促使油蒿种群发生斑块分化。聚集斑块不仅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生存的重要形式,而且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继续发展的基础。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面积扩增很可能通过斑块边缘的连续性扩张过程实现。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缺乏斑块分化的现象可能与种群盖度高和种内竞争剧烈有关。研究结果对流沙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当把油蒿人工移栽到流动沙地时,如果将其配置为斑块与斑块间隙交替排列的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流沙固定和植被恢复重建的效率。

关 键 词:沙地 固沙植物 种群格局  斑块分化  斑块扩张  植被恢复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