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川西冕宁-德昌喜马拉雅期稀土元素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域成矿模型    

Mianning-Dechang Himalayan REE belt associated with carbonatite-alkalic complex in eastern Indo-Asian collision zone,southwest China: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E deposits and a possible metallogenic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侯增谦[1] 田世洪[2] 谢玉玲[3] 袁忠信[4] 杨竹森[4] 尹淑苹[1] 费红彩[5] 邹天人[4] 李小渝[6] 杨志明[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2]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4]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5]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6]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9地质队,四川成都610100

出  处:《矿床地质》

基  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编号:4042501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编号:2002CB412600);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40603012);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资金(编号:13-7-5);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编号:40573035);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专项资金(编号:KL05-9)的资助

年  份:2008

卷  号:27

期  号:2

起止页码:145-1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川西冕宁-德昌喜马拉雅期稀土元素成矿带长约270km,宽15km,包括牦牛坪超大型、大陆槽大型、木落寨中型和里庄小型REE矿床以及一系列矿点和矿化点。该矿带在空间上位于攀西二叠纪古裂谷中,但岩体和矿体均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年龄为40~10Ma。REE成矿作用与喜马拉雅期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有关,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带东部一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碳酸岩-碱性杂岩体主要侵位于元古代结晶基底和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盖层内。矿区蚀变以霓长岩化为特征,在杂岩体和矿体中形成规模不等的霓长岩蚀变晕。REE成矿作用主要有3种样式,即大陆槽式、牦牛坪式和里庄式。大陆槽式以爆破角砾岩筒矿化为特征,牦牛坪式以典型的脉状矿化系统为标志,里庄式则以浸染状矿化为特色。主要矿石类型有伟晶岩型、碳酸岩型、角砾状和网脉状,矿物组合主要为重晶石+萤石+霓辉石+方解石+氟碳铈矿。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碳酸岩一正长岩不混溶岩浆系统,但在流体演化的晚期阶段有外部流体的加入。根据综合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REE成矿作用模式。该模式强调,成矿热液流体系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从不混溶碳酸岩-正长岩岩浆系统分离出高温、含硫酸盐富REE的NaCl-KCl卤水,到流体沸腾导致REE-氟碳酸盐和硫酸盐有效沉淀,最后与雨水混合导致少量硫化物沉积。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三层楼”式的REE成矿系统:在深部层位,形成细脉-浸染状矿体(如里庄式矿床);在中部层位,形成脉状矿体(如牦牛坪式矿床);在上部层位,形成角砾岩筒矿体(如大陆槽式矿床)。成矿系统发生于喜马拉雅期大陆碰撞带从压扭向张扭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及其派生的拉分构

关 键 词:地质学 碰撞造山 碳酸岩-碱性杂岩  REE矿床  成矿模型 川西  

分 类 号:P618.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