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weetpotato Viruses Elimination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伯符[1,2,3,4,5,6] 王胜武[1,2,3,4,5,6] 谢开云[1,2,3,4,5,6] 杨永嘉[1,2,3,4,5,6] 杨崇良[1,2,3,4,5,6] 张鹤龄[1,2,3,4,5,6] 李汝刚[1,2,3,4,5,6] 邢继英[1,2,3,4,5,6] 邬景禹[1,2,3,4,5,6] 郭小丁[1,2,3,4,5,6] 孟清[1,2,3,4,5,6] 张立明[1,2,3,4,5,6]

机构地区:[1]国际马铃薯中心驻京办事处 [2]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4]内蒙古大学生物系 [5]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年  份:1997

卷  号:30

期  号:6

起止页码:43-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AB、CAS、CSCD、CSCD2011_2012、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概述了我国甘薯脱毒有关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甘薯田块植株的病毒感染率达60%~70%,有的甚至达到90%。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保存的甘薯资源材料有80%受病毒感染。叶片带斑点和花叶是甘薯病毒病的主要病症,其次为卷叶和皱叶,再次为老叶羽状花叶锈斑和环斑。引起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和褪绿斑驳病毒。1991~1995年5省55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年平均为35.22%,脱毒甘薯通常在生产中可使用2~3年,脱毒甘薯对黑斑病和黑痣病也有防治效果。脱毒甘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1995年已达9万hm2,并期望在近年内有很大的发展。脱毒薯的利用结合育成新品种的推广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抗病毒品种的选育则是解决病毒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 键 词:甘薯 病毒病 无毒种薯  增产 再侵染

分 类 号:S531.0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