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Genesis and Geologic Significance of Late Triassic Monzonitic Granite in Jinshantun,the Southeast of Xiao Hinggan Mountai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振哲[1] 赵海玲[1] 苏士杰[2] 郎海涛[3] 于荣文[4] 尹志刚[4]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3]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蚌埠233000 [4]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出  处:《现代地质》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88)

年  份:2008

卷  号:22

期  号:2

起止页码:197-2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小兴安岭东南端金山屯一带,广泛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中普遍见有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脉岩群。对岩体及其包体、中—基性脉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包体中见针状磷灰石和含寄主岩钾长石、石英巨晶,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成因的包体特征;岩体的中—基性脉岩(群)形态多样,与花岗岩的界面或呈小波浪状或呈平直状,并见寄主岩长石斑晶,表现出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同深成岩墙群特征。该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具显著的岩浆混合成因特征,其形成可能与碰撞后伸展动力学机制下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关 键 词:二长花岗岩 微粒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底侵作用 小兴安岭东南  

分 类 号:P588.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