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稻同核异质体幼穗分化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分析    

Analysis on the Isozymes Change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Stage of Young Panicle of Isonuclear Alloplasmic Rice Pla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靳西彪[1] 孙瑞婕[2] 程萌[3] 王业文[1] 张莹[1] 朱建清[1]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温江611130 [2]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3]四川省安岳县农业局,四川安岳642350

出  处:《安徽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1B00)

年  份:2008

卷  号:36

期  号:8

起止页码:3144-31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JST、RCCSE、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索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与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方法]以冈型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及其保持系G46B为材料,分别取处于第一苞分化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的叶片及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的幼穗进行酯酶同工酶(EST)、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电泳分析。[结果]在叶片中,不育系与保持系相比,COD、POD酶谱除在染色深度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目及分布未见差异;EST酶带的分布及数目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开始出现差异,并持续到三核期,且不育系酶带数目及活性要低于保持系。在幼穗中,不育系与保持系相比,EST酶谱带分布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出现差异,单核期更加明显,COD、POD酶谱带分布、强度、数目差异均从单核期呈现;不育系中3种同工酶带数目均低于保持系,且随着发育时期的深入表现的更明显。这与细胞学观察G46A单核期孢子体败育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可以将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特征酶带的缺失作为胞质雄性不育系败育的生理生化指标。

关 键 词:水稻 幼穗分化期 同工酶 败育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