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夏季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Moisture transpotr in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2]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44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短期气候的影响--课题四:亚洲季风区水分循环和变异机制(2006CB403604)
年 份:2008
卷 号:66
期 号:1
起止页码:59-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CD、CSCD2011_201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1948—2005年NCEP/NCAR逐日及月平均资料,研究了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亚洲夏季风区不论在纬向和经向输送上,都表现了其独特性。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东亚大陆和印度季风区均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2)大部分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下层,主要来自印度季风区,而对于对流层中上层,则以西太平洋和中纬西风带的输送为主。(3)印度季风在5—7月纬向向东的输送加强,东亚季风在6—7月以经向向北的输送加强为主,7月达最强,8到9月季风减弱直至结束。亚洲季风区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对东亚的水汽输送有重要作用,表现为春季最强,中高纬和热带西风输送变化同步,在盛夏达到最大,7月热带西风输送的水汽占三支水汽总输送的80%左右,来自中高纬地区的水汽约占18%。(4)季风爆发后,大量水汽从南半球输送到亚洲季风区。水汽辐合增加最大在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和南海地区,中国大陆的水汽主要经南海北边界输入。(5)水汽输送的北进与雨带的北推相一致。水汽输送场的时空分析表明,EOF1和EOF2分别代表强弱季风年的水汽输送特征。EOF1反映了东亚季风区一致的异常向北输送,并且在1970年代末发生了明显减弱。它与华北降水相关密切,表明自1980年代以来东亚季风向北水汽输送的减弱是华北干旱的主要原因。EOF2的主要特征是从1980年代之后,来自东北和西南的异常水汽在长江流域辐合,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增多。相关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化对此起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亚洲季风区 水汽输送 中国夏季降水
分 类 号:P434.5[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