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辽宁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分化研究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Weedy Rice in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殿荣[1] 李茂柏[1] 王楠[1] 徐正进[1] 陈温福[1]

机构地区:[1]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61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6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60157003);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60779);沈阳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04004)

年  份:2008

卷  号:34

期  号:3

起止页码:403-4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间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现已严重发生于中国辽宁省。2003—2005年对中国辽宁稻区的杂草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植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收集到的部分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杂草稻植物学特性变异较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辽宁杂草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0对SSR引物中有26对在杂草稻中扩增出多态产物,多态性位点所占比例为86.67%,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62。杂草稻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平均为0.843,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遗传差异明显。中国辽宁杂草稻与当地粳型栽培稻血缘关系很近,与籼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关系较远,很可能起源于当地栽培稻品种,是栽培稻种个体间自然杂交、回复突变等产生的退化类型,远距离种子调运促进了它的进一步扩散。

关 键 词:杂草稻 分布  形态特征  SSR 遗传多样性  起源  群体分化

分 类 号:S4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