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标记探讨凤鲚3群体遗传结构和进化特征    

Genetic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characters in three populations of Coilia mystus based on cytochrome b gene segment seque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起群[1,2] 马春艳[1,3] 庄平[1] 沙珍霞[4] 陆星[1] 缪炯[1]

机构地区:[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 [2]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3]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出  处:《水产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45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60400622);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实开-2005-06)

年  份:2008

卷  号:32

期  号:1

起止页码: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阐明凤鲚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采用凤鲚长江(21尾)、闽江(22尾)和珠江(22尾)群体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共获得3群体cyt b基因片断607 bp的一致序列。序列有102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6.8%,其中68个为简约位点。各单倍型的变异全部是转换或颠换,无插入和缺失。(A+T)含量为57.6%,大于(G+C)的含量42.4%。核苷酸多态性以闽江群体最高,其它两群体较低。自然选择检验显示3群体内部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自然选择作用。在所获得的65个序列中,共检测到34种单倍型。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3%~1.2%之间,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8%~10.8%之间。长江群体与珠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为10.8%,长江群体与闽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10.6%,而珠江和闽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8%。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0.25%,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75%,提示群体间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提示长江群体和闽江以及珠江群体间的分化可能已达亚种水平。

关 键 词:凤鲚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分 类 号:S917[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