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Changes in lip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re- and post- spawning Onchidium strum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旭干[1] 成永旭[1] 唐伯平[2] 周波[1] 胡冰[1] 于智勇[1] 杨筱珍[1]

机构地区:[1]上海水产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 [2]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盐城224002

出  处:《动物学报》

基  金: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No.04JC14067);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5D4-3);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No.JLCBE052002);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Y1101)~~

年  份:2007

卷  号:53

期  号:6

起止页码:1089-11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DOAJ、EBSCO、IC、JST、PROQUEST、PUBMED、SCI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本研究测定了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卵蛋白腺、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产卵后的肝胰腺指数(HSI)、两性腺指数(DGSI)和卵蛋白腺指数(EAGI)都显著下降(P<0.05),其水分含量显著上升,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2)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有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酰(TG),仅在肝胰腺中检测出少量甘油一酰(MG),产卵后肝胰腺中的FFA含量和两性腺中的PL含量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了41.36%和80.53%,其它组织中的脂类成分变化幅度不大;(3)产卵后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C16:1n7、C20:5n3(EPA)和C22:6n3(DHA)显著下降,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两性腺中的C20:2n6、C22:2n6和C22:5n3(DPA)显著下降,而C20:4n6(A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中的AA和EPA含量均有所下降,而C16:0和C18:1n9却有所上升。结果表明:卵蛋白腺和黏液腺对于瘤背石磺产卵和胚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PL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肝胰腺中的脂肪可能是瘤背石磺产卵过程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性腺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PUFA可能被转运到两性腺中。

关 键 词:瘤背石磺 产卵 两性腺  卵蛋白腺  脂类 脂肪酸组成

分 类 号:S917.4[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