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INHERITANCE OF FA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CONTENTS IN SOYBE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永战[1] 盖钧镒[1] 周瑞宝[2] 田少君[2] 卢为国[1] 李卫东[3]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2]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450052 [3]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

出  处:《大豆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025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111304;2004CB7206;2006CB101708);国家863项目(2002AA211052;2006AA100104);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PCSIRT)

年  份:2007

卷  号:26

期  号:6

起止页码:801-8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B、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关 键 词:大豆 脂肪 脂肪酸组分 遗传机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