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评价    

On the ecological risks assessment of the land-use rectific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喻光明[1] 胡秀丽[1,2] 张敏[1,3] 鲁迪[1,4] 魏雅丽[1,5] 陶文星[1,6]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2]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3]咸宁学院城乡规划与资源科学系,湖北咸宁437005 [4]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顶山467000 [5]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6]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昆明650221

出  处:《安全与环境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36;40571003);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重点项目([2004]115号)

年  份:2007

卷  号:7

期  号:6

起止页码:83-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存在水土流失、生态演变、环境容量变化及环境脆弱性变化4类潜在风险。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在土地整理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水、土、生物3个要素与14个指标。结合土地整理实践与生态学知识,拟定指标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并建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计算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后,ER总分减少28.94,生态风险级别由Ⅲ级降为Ⅳ级,项目区生态风险显著减小;2)就单要素来看,水的ER总分由21.53降为6.16,降幅达15.37,对整个项目区生态风险减小的贡献率达53%;而土和生物要素两者的贡献率仅共占47%;土和生物要素的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也较整理前有了降低,降幅分别为12.79和0.78,没有水要素明显。研究表明,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能有效识别土地整理前后生态风险的变化,可为以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地整理 生态风险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分 类 号:X82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