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Paleokarstification and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f Ordovician Carbonates in Tarim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景山[1] 李忠[2] 王振宇[1] 谭秀成[1] 李凌[1] 马青[1]

机构地区:[1]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  处:《沉积学报》

基  金:中国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06E1018);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ZD0414)资助

年  份:2007

卷  号:25

期  号:6

起止页码:858-8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是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颗粒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等,为储层提供了基质孔隙,储层分布受大气成岩透镜体控制,通常呈透镜体沿台地边缘高能相带断续分布。与风化壳岩溶作用有关的碳酸盐岩储层在区域上主要展布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裸露的古潜山分布范围内,垂向上则局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不整合面以下200 m深度范围内。根据风化壳岩溶的垂向与横向发育特征,指出其储层垂向上主要分布于地表岩溶带的覆盖角砾岩、垂直渗流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内,平面上主要发育于岩溶高地边缘、岩溶斜坡区、岩溶谷地上游区、岩溶残丘等古地貌单元。埋藏岩溶作用常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伴生的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关,往往沿原有的孔缝系统进行,具有期次多、规模不等的特点,是碳酸盐岩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 键 词:同生岩溶  风化壳岩溶  埋藏岩溶  储层分布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分 类 号:P618.130.2] TE122.21[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