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ITS序列结合培养特征鉴定梨树腐烂病菌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f Valsa canker on pear tree:evidences from rDNA-ITS sequence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旭丽[1] 康振生[1] 黄丽丽[1] 杨鹏[1]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

出  处:《菌物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71396);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No.PCSIRT20055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05C127)

年  份:2007

卷  号:26

期  号:4

起止页码:517-5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ambiens和V.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ambiens和V.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AB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关 键 词:Valsa  ceratosperma  RDNA-ITS 形态特征  

分 类 号:S436.6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