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EI收录)  

Model test on pile-raft foundation interaction under ultimate loa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宰金珉[1] 蒋刚[1] 王旭东[1] 李雄威[2] 何立明[3]

机构地区:[1]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1 [3]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出  处:《岩土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80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4420)

年  份:2007

卷  号:29

期  号:11

起止页码:1597-160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075210995071)、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后续荷载基本由板下土体分担,验证了塑性支承桩理论。加载过程中,桩–土的荷载分担比不断变化,6d及以上桩距时,桩达到极限荷载后即趋于稳定。利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桩筏基础设计,应考虑极限荷载与工作荷载下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不同性状差别。桩间距越大,桩对土体的侧向位移的"遮帘作用"逐渐弱化,板下土体的位移特征趋于天然地基的特征,桩端平面以下土体应力受板下土体分担荷载的影响越明显,6倍桩距可视为常规桩基与复合桩基的分界点。

关 键 词:桩筏基础 模型试验 塑性支承桩 土压力 位移  

分 类 号:TU4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