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The factor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pneumothorax after 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钟涛[1] 于红光[1] 王勇[1] 杨思福[1] 王晓轩[1]

机构地区:[1]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457001

出  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年  份:2007

卷  号:41

期  号:11

起止页码:1232-12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分析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的因素。方法观察16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患者气胸发生的情况(病灶直径1~6cm),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并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术后CT发现气胸32例,发生率为19.8%。X^2检验表明患者是否合并慢性肺阻塞性疾病(COPD)、病灶与胸壁的距离、穿刺针停留时间及病灶直径等4个因素与气胸发生率有关。其中COPD患者67例术后发生气胸22例(32.8%);病灶紧贴胸壁(48例)、病灶与胸壁距离〈2cm(55例)及病灶与胸壁距离〉2cm(59例)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0、14(25.5%)、18例(30.5%);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10min(83例)、10~20min(51例)、〉20min(28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例数分别是8(9.6%)、10(19.6%)、14(50.0%)例;病灶直径〈2cm(65例)、2~4cm(52例)、〉4cm(45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是19(29.2%)、8(15.4%)、5(11.1%)例。其中前3项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652,4.030,2.855)。结论当病灶离胸壁远,患者合并有COPD,病灶直径小的患者,穿刺前要充分考虑到气胸发生的可能,减少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可使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大为降低。

关 键 词: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气胸 Logistic模型  

分 类 号:R814.42] R446.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