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间歇性低氧适应的心脏保护    

The cardioprotection of intermittent hypoxic adapt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翼[1] 杨黄恬[2] 周兆年[3]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石家庄050017 [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上海200025 [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1

出  处:《生理学报》

基  金: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 2006CB504106);the National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393130; 30393133; 30572086; 30370536);the Special Foundation for the Doctoral Pointin High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China (No. 20060089009);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 KSCX1-YW-R-75).

年  份:2007

卷  号:59

期  号:5

起止页码:601-6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是指一定时间间断地暴露于低氧环境,而其余时间处于常氧环境。IH是机体某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低氧形式。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适应(IH adaptation),类似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长期高原低氧适应(long-term high-altitude hypoxic adaptation,LHA),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表现为增强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限制心肌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抗细胞凋亡、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脏舒缩功能的恢复,以及抗心律失常。尽管IH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不容质疑,但其作用机制远未阐明。IH心脏保护作用可能涉及氧的运输、能量代谢、神经体液调节、抗氧化酶、应激蛋白、腺苷系统、ATP敏感钾通道、线粒体及其钙调控、一氧化氮和蛋白激酶等多方面机制,并受低氧处理方式、动物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影响。IH心脏保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IPC,而对机体的不良影响远小于LHA,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间歇性低氧 适应  保护  心脏 缺血/再灌注  

分 类 号:R3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