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腺苷和乙酰胆碱后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英文)    

Cardioprotection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and pharmacological post-treatment with adenosine or acetylcholi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臧伟进[1] 孙蕾[1] 于晓江[1]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心血管生理药理研究室

出  处:《生理学报》

基  金: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 2007CB512005);the National Natural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770785);the Cultivation Fund of the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Project of Ministry ofEducation, China (No. 705045);the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No. 20050698012).

年  份:2007

卷  号:59

期  号:5

起止页码:593-6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年来缺血后适应的提出成为抗再灌注损伤的里程碑,其良好的临床可控性和可靠的保护效应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缺血后适应即在心肌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 缺血的循环处理,诱导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循环次数和间隔时间存在种属差异。研究证实后适应不仅限制急性期梗死面积,还可以减轻长期损伤,其是否与保护血管内皮、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氧化损伤相关还存在争议。上调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 RISK)通路是后适应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即激活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Akt 途径和/ 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途径,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但是这两条途径的地位和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加适用于临床,研究者将机械调控转变为药物干预,观察药物能否模拟缺血后适应发挥保护作用,即药物后适应。腺苷是研究最广泛,也是最有希望成为临床正式用药的一种药物。我们实验室首先提出了乙酰胆碱可以模拟缺血后适应,通过线粒体ATP 敏感钾通道发挥心肌保护效应。本文着重阐述缺血后适应保护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和信号转导通路,尤其是腺苷和乙酰胆碱模拟药物后适应的可能机制和临床应用。

关 键 词:后适应  腺苷 乙酰胆碱 心肌保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分 类 号:R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