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济阳拗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深埋藏溶蚀特征及储集意义  ( EI收录)  

Paleozoic buried modification feature of and meaning of reservoir in Zhuanghai area of Jiyang Depress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许淑梅[1] 王金铎[2] 于建国[2] 韩文功[3] 崔殿[4] 翟玉兰[4]

机构地区:[1]山东省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中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 [3]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4]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  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  份:2007

卷  号:42

期  号:5

起止页码:591-5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074710937464)、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的岩心描述和镜下观察,探讨了埋藏溶蚀作用的特征,建立了埋藏溶蚀作用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溶洞中有机和无机气液两相包体共生普遍,并与全烃包体伴生,发黄绿色荧光。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90℃~150℃,具有"双峰"分布特征。δ13C值为-2.2^-3.5;δ18O值为-17.4^-13.2,与加里东期裂缝和印支期裂缝充填物的同位素值相比,埋藏期溶洞充填物碳同位素值具有明显向高值迁移、氧同位素具有向低值迁移的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稳定同位素数据支持埋藏溶蚀作用的存在。文中还对研究区桩古10井下古生界储集空间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桩古10井残留的马家沟组灰岩受后期埋藏溶蚀作用显著,各种次生的溶蚀洞、扩容缝和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集空间类型为复合型。复合型孔隙的形成主要是孤北洼陷巨厚的第三系沉积物压释水沿边界断层向高部位的桩西潜山运移,作用于桩古10井区的下古生界,在埋藏条件下产生溶蚀而形成。

关 键 词:埋藏溶蚀 储集性 下古生界 桩古10井  桩海地区  

分 类 号:P5[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