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济阳坳陷古近系原型盆地中绿泥石的成分演化特征及其盆地古地温梯度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明[1] 陈小明[1] 季峻峰[1] 张哲[1] 张耘[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 [2]江苏省工程物理勘探局,南京210008

出  处:《中国科学(D辑)》

基  金:山东胜利油田研究项目经费资助

年  份:2007

卷  号:37

期  号:9

起止页码:1141-11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CD、CSCD2011_2012、核心刊

摘  要:东营凹陷、惠民凹陷和沾化凹陷是山东济阳坳陷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济阳坳陷内的主要油气勘探开发区.主要运用绿泥石地温计,通过对东营凹陷、惠民凹陷和沾化凹陷埋藏古地温的研究,探讨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原型盆地的热历史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成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Si^4+的含量逐渐变少,Al^Ⅳ的含量则逐渐增多;其种属由富硅的辉绿泥石演变为贫硅的铁镁绿泥石、蠕绿泥石.蠕绿泥石仅出现于埋深大,温度高,地层相对老的区域,而辉绿泥石则出现于埋深相对浅,温度较低,地层相对较新的区域,铁镁绿泥石的分布区域介于两者之间.在古近系时期盆地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如下:东营凹陷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71~238℃,惠民凹陷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60~202℃,沾化凹陷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35~180℃.不同凹陷盆地中绿泥石在形成温度上的差异与构造裂陷作用发生的时间有关.温度高意味着裂陷作用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由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获得济阳坳陷古近系原型盆地的平均古地温梯度约为38.3℃/km,它高于现今地温梯度值(29~30℃/km),此热异常现象主要受裂陷盆地构造动力学演化模式的制约.

关 键 词:古近系 济阳坳陷  绿泥石成分  绿泥石地温计  古地温 古地温梯度

分 类 号:P532] P578.96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