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 ( EI收录 SCI收录)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ologic constraints on plateau surface and geomorphic relief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地表过程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年代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 [3]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16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青藏高原新构造与晚新生代古大湖研究>(1212010610108)和<新疆1:25万恰恰幅(J44C004002);阿克萨依湖幅(144C001002)区域地质调查>(200313000003)项目联合资助
年 份:2007
卷 号:23
期 号:5
起止页码:900-9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61302160143)、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248135100004)、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48135100004)、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关 键 词: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高原面 构造地貌 剥露过程 青藏高原西北缘
分 类 号:P5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