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眼术中的应用比较    

Comparison of four intraocular lens power formulas in cataract with high myop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显勇[1] 庄静宜[1]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市第一医院眼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1

出  处:《眼科新进展》

年  份:2007

卷  号:27

期  号:8

起止页码:606-60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如何精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轴长大于27.0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118眼),所有病例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应用SRKⅡ、SRK/T、HofferQ和Holladay 1等公式计算所植入人工晶状体应产生的术后理论屈光状态,分析4个公式所得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别。结果各公式平均误差值分别为:SRKⅡ(-0.5±0.84)、SRK/T(-0.18±0.68)、Hoffer Q(0.33±0.72)、Holladay1(0.26±0.66),各误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RK Ⅱ和SRK/T公式存在高估IOL屈光度的趋势,使术后出现比预期更高的近视;而Hoffer Q和Holladay 1公式则相反,存在低估IOL屈光度的趋势,使术后残留近视度数比预期低甚至出现远视。不同眼轴长度时SRK/Ⅱ平均绝对误差值明显大于第三代公式;SRK/T、Hoffer Q、Holladay 1三者平均绝对误差值大致相等,但SRK/T及Holladay 1表现稍优于Hoffer Q;各公式平均绝对误差值与轴长无明显对应关系。部分误差值较大者合并较明显的巩膜后葡萄肿,提示眼轴长度测量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计算IOL屈光度时,第三代计算公式较第二代计算公式准确,SRK/T与Holladay 1公式准确性最高,在临床中应尽量采用。

关 键 词: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 数学计算  

分 类 号:R776.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