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
Study of application techniques on two monitoring methods for Aedes albopictus in the f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上海200336 [2]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闸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年 份:2007
卷 号:18
期 号:4
起止页码:275-2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问:矿=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矿=3.70,P≤0.05)。(5)8—10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
关 键 词:诱卵杯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监测 使用技术
分 类 号:R38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