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川沙塘鳢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tching gland and the secretion of hatching enzyme in Odontobutis potamophil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先成[1] 周忠良[1] 赵云龙[1] 王艳[2] 李嘉尧[1] 林凌[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2]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出  处:《动物学报》

基  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No.04DZ19301);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项目(No.0402)~~

年  份:2007

卷  号:53

期  号:3

起止页码:511-5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DOAJ、EBSCO、IC、JST、PROQUEST、PUBMED、SCI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分布于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随着胚胎的发育,HG仍以单层细胞分布于胚体和卵黄囊的外表面,HGCs数量急剧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至眼黑色素出现期的胚胎,HGCs的数量达到大约900-1200个,广泛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卵黄囊的前腹面。HGCs大多呈椭圆形,短径为5-8μm,长径为7-12μm,在HE染色中呈粉红色。至孵化前期时,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分泌出来,分泌颗粒呈圆球形,直径为0.5-1.0μm,有的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有的粘结成团。孵化酶进入卵周液,对卵膜内层进行消化和降解,使胚胎破膜而出。孵化后2d,HGCs便从表皮中消失。

关 键 词:河川沙塘鳢 孵化腺 发生  孵化酶 分泌

分 类 号:Q95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