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关系的研究    

The X-ray features of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d its small invasive foci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mammographic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biologic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顾雅佳[1] 肖勤[1] 杨文涛[2] 郑晓静[1] 顾容丰[3]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 [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 [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上海200032

出  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年  份:2007

卷  号:41

期  号:6

起止页码:623-6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评价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X线片表现,分析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乳腺DCIS及45例DCIS伴微浸润的患者行X线检查,共62例行预后生物学标记,分析影像表现与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有意义者行优势比(OR值)分析。结果(1)单独1个X线征象表现者62例;合并2个征象26例;阴性7例。(2)各种X线征象单独分析显示,62例有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占73%(45例),其余为中间性钙化;钙化以簇状分布最为常见(36例),其次为段样分布(18例)。22例有肿块的病灶中,以卵圆形肿块最为常见(13例);肿块的边缘表现为浸润、小分叶、清晰和模糊各为15、1、4和2例;等密度肿块占的比例较高(55%,12例)。结构扭曲7例,除1例外多与其他征象伴行;局灶性不对称占16%(15/95),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征象伴发。(3)将病灶的X线表现分成恶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和非钙化3组,PR与C-erbB-2在3组中的分布有统计性意义,PR阳性表达者X线上非钙化征象发生率是中间性钙化的11.00倍[χ^2=8.571,P=0.003;95%可信区间(CI)为1.998~60.572]、恶性钙化的8.80倍(χ^2=9.748,P=0.002;95%CI为2.024~38.253);而C—erbB-2高表达者,恶性钙化是非钙化发生的12.35倍(χ^2=7.353,P=0.007;95%CI为1.447—105.443),中间性钙化的5.74倍(χ^2=4.977,P=0.026;95%CI为1.110~29.645)。结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X线征象有特征。X线征象可以作为早期乳腺DCIS的一个预后因子。

关 键 词:乳腺肿瘤  癌,导管内,非浸润性  乳房X线摄影术

分 类 号:R737.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