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来自锆石SHRIMP及LA-ICP-MS测年的证据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传林[1] 陆松年[2] 于海锋[2] 叶海敏[1]

机构地区:[1]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2]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出  处:《中国科学(D辑)》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303007;40421303);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号:200113900070)资助

年  份:2007

卷  号:37

期  号:2

起止页码:145-1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CD、CSCD2011_2012、核心刊

摘  要: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由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等3个主要的构造单元组成.报道了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内副变质岩、部分岩浆岩锆石SHRIMP及LA—ICP—MSU—Pb测年结果,并结合野外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北昆仑地体出露的前寒武纪副变质岩,沉积的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晚期,在0.9~1.0Ga和约0.8Ga发生变质;(2)北昆仑地体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增生到塔里木南缘的造山带,两期变质作用是塔里木地块在Rodinia汇聚及裂解过程中的构造响应;(3)在南昆仑地体的西段,原认为属于古元古代的布伦阔勒群,实质是由北部中生代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及南部的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到这套火山-沉积岩系之上的角闪岩相副变质岩(孔兹岩)组成.获得南部的孔兹岩系继承性碎屑锆石的年龄为600-2200Ma之间,表明其沉积年龄大约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并在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发生变质;(4)在康西瓦,获得侵入于孔兹岩眼球状英云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505Ma,变质年龄为240Ma.结合前人对该区孔兹岩锆石U—Pb定年资料,表明南昆仑地体是加里东期增生到北昆仑地体南缘的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弧.

关 键 词:北昆仑地体  南昆仑地体  前寒武纪基底 锆石SHRIMP及LA-ICP-MS  U-PB 年龄  构造演化  

分 类 号:P59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