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 EI收录)  

Late Cenozoic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the Linxia Basin,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袁道阳[1,2] 张培震[3] 方小敏[4] 王志才[3] 宋春晖[4] 郑德文[3]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理科学系

出  处:《地学前缘》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4040;40372086);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论著号:LC20060018

年  份:2007

卷  号:14

期  号:1

起止页码:243-2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是一个挤压挠曲型的前陆盆地,褶皱和逆冲断裂带自7.8Ma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代表高原东北部持续的构造变形过程。这种同沉积的构造变形一直持续到大约1.8Ma左右东山组沉积结束,临夏盆地内部强烈褶皱变形,致使东山组及其以下的新生代地层均被卷入褶皱之中(与其上的最老黄河阶地——井沟砾石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拉脊山断裂继续向北东方向扩展,银川背斜最终形成。随后黄河、大夏河出现,开始了发育河流阶地和堆积风成黄土的新阶段。由平衡地质剖面法得到临夏盆地西缘7.8Ma以来总的地壳缩短量为3.2~3.6km,缩短率为0.41~0.46mm/a。如果取从7.8到1.8Ma之间的大约6.0Ma作为临盘夏盆地的构造变形时段,其缩短速率则为0.5~O.6mm/a。从临夏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以沿北西西向断裂的逆冲和地壳缩短为主要特征,导致挤压挠曲型前陆盆地的逐渐隆升和消亡,最终使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大部分并入青藏高原东北缘,成为青藏高原的最新组成部分。

关 键 词:甘肃临夏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地壳缩短 盆地

分 类 号:P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