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甘肃西成地区南北铅锌矿带矿床成矿特征及相互关系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s of ore deposit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lead-zinc zones in the Xicheng area, Gans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祝新友[1] 汪东波[2] 卫治国[3] 王瑞廷[4] 邱小平[2]

机构地区:[1]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3]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106地质队,甘肃兰州730000 [4]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陕西西安710000

出  处:《中国地质》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G1999043200)资助

年  份:2006

卷  号:33

期  号:6

起止页码:1361-13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普通刊

摘  要:长期以来,甘肃西成地区的SEDEX型铅锌矿被分为南矿带沉积改造型与北矿带沉积变质型,二者容矿层位、容矿地层层序及成矿地质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二矿带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笔者发现,二矿带成矿的相似性远多于差异性,厂坝—李家沟矿床容矿地层层序倒转,灰岩系统在下,片岩系统在上,层序与南矿带相同。西成盆地存在多个近东西向的铅锌矿带,北矿带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两个矿带成矿的差异性更多地表现在后期改造作用的方式上,厂坝—李家沟矿床的改造是在"原地"相对"干"而"封闭"的体系内完成,从而保留有完整的条纹条带状沉积特征,而南带众多的铅锌矿床的改造作用是原地的成矿物质经过迁移,"异地"、"湿"的(经历热液过程)和相对开放的条件下在构造虚脱部位沉淀富集成矿,并有部分外来物质参与。而引起这种改造作用差异的根本原因则是区内印支期与酸性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变质作用程度不均一。

关 键 词:甘肃  铅锌矿床 喷流沉积型 改造作用  变质作用

分 类 号:P618.42] P618.43[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