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正品大黄不同品种间泻下效价强度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ies on purgative potency among three spieces of certified rhubarb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家葵[1] 李傲[2] 王慧[1] 徐晓玉[2]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2 [2]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重庆400016

出  处:《中国中药杂志》

年  份:2006

卷  号:31

期  号:23

起止页码:1987-19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IPA、JST、PUBMED、RCCSE、RSC、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考察《中国药典》所载3个品种大黄间泻下效应上的差异及原因,为进一步运用量化指标客观的评价泻下活性奠定基础。方法:以B liss法计算小鼠泻下效应的ED50,比较3个品种间效价强度,测定结肠肠壁细胞Na+-K+-ATP酶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泻下相关组分番泻苷A,结合型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游离型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泻下组分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游离蒽醌类、总番泻苷类含量。结果:3个品种大黄间泻下效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泻下质反应为指标,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及甘肃产掌叶大黄的泻下ED50分别为0.37,0.99,1.83 g.kg-1。3个品种效价强度比为4.94∶1.85∶1。而对小鼠结肠肠壁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也存在品种差异,唐古特大黄的酶抑制作用强于其他2种。不同品种大黄泻下组分含量差异也较为明显。结论:大黄的3个品种泻下活性与泻下组分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临床处方和成药最终疗效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 键 词:大黄  品种  泻下 NA^+ -K^+  -ATP酶  效价强度  

分 类 号:R285.5[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