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黄檗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Genetic diversity in wild populations of Phellodendron amurense,a rare and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detected by AFLP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闫志峰[1] 张本刚[1] 张昭[1] 于俊林[2]

机构地区:[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2]通化师范学院化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濒危中药材关黄柏野生资源抚育基础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共建项目(XK100230448)"濒危药用植物黄檗野生种群自我更新障碍机制研究"

年  份:2006

卷  号:14

期  号:6

起止页码:488-4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和用材树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作者采用8对荧光引物,对来自10个野生种群共计129个黄檗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1,704条谱带,其中多态带1,581条。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420,即有34.20%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黄檗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92.7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63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316,Shannon信息指数I=0.4275;在种群水平上,PPL=54.20%,Ne=1.2487,H=0.1524,I=0.2371。UPGMA聚类结果表明,黄檗野生种群可分为四类,并且来自同一地区的黄檗个体有聚为一类的趋势,说明其遗传变异可能与生境有关。建议在各种群内大量采样,实施迁地保护;在长白山、完达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千山以及燕山山脉的云蒙山等地区,均匀布点划分区域进行就地保护,保护种群完整性,促进种群自我更新。

关 键 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Phellodendron  amurense  AFLP 遗传多样性  濒危种 保护  

分 类 号:S567.2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